当前位置:首页>>校园快讯>>家校互动>>养成教育之我见
家校互动

养成教育之我见

2012年12月13日   来源:雨城区实验小学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养成教育之我见 

四年级二班家长  石雯嘉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即包括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入手。养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功的人格。这既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全面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我认为通常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我们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我们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

  二、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老师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品德的感染力是无法代替的。教师的言行,老师的形象,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一位优秀的教师,学生不仅佩服他知识渊博,更敬佩他师德高尚;但是一位不注意自身修养的老师,却会给学生留下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如果一位老师写字潦草,学生的作业卷面也不会整洁;老师上课不按时上班,学生就会经常迟到;在教育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我们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的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我们也不放过。只要一有机会,我们就予以指正。   

  三、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

我们始终认为: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加上初步的智力培养。

社区通行证

Copyright©2018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