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毕业复习的目的意义
小学毕业复习旨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比较系统的回顾、整理和拓展延伸,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为进入高一学段的学习打好基础。在复习中阅读与作文又是毕业复习的两个重头戏,复习中我们不难看到有部分老师用做题或考试来替代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操作起来简单,不费事。但收效并不高。那么,如何复习才能有效率呢?我个人认为:首先是定准复习目标,即根据课标中对毕业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罗列出应该强化提升的阅读能力训练点,然后根据能力训练目标,先从教材中寻找恰当的列子进行专项训练,再从课外读物中选择恰当的例文进行练习来提高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从而确保学生形成各项独立阅读能力。
二、根据课标要求,把握好阅读能力训练点
小学毕业之前,学生应达标的阅读能力大致有以下14项:
1、默读具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能联系上下文推测并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
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5、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6、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7、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感受。
8、初步学会感受作品中的形象,初步感受、赏析作品中精彩的语言。
9、能掌握略读、浏览的方法。
10、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11、阅读诗歌能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歌的情感。
12、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并学会筛选、整理所搜集的资料。
13、能体会句号与逗号、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14、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并学习运用。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三、围绕阅读目标,设计复习内容
(一)以目标为导向,以教材为本,整理复习内容。
以12册教材为例
单元主题 | 读写训练点 |
人生感悟 |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学习作者表达感悟的方法 |
民风民俗 | 初步学习详写和略写,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
深深的怀念 |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情感,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
外国名篇名著 | 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关注人物命运。 |
科学精神 | 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学习用具体的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
难忘的小学生活 | 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读写方法。 |
用表格梳理本册书的主题,明确阅读目标。针对这些读写目标分析学生在曾经的阅读训练中的障碍。
1、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不准。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找不到方法。
3、对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很好理解体会。
4、不能较好的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因此,复习中我们将针对学生的阅读障碍,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训练。
(二)抓住重点,强化训练,渗透方法。
1、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课标4的目标要求)
针对学生主要内容概括不全的障碍,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
例文 | 文章的特点 | 运用 | 概括方法 |
《猫》《再见了,亲人》《将相和》 | 从不同的几个方面来记叙。 | 把段意连起来修改综合。 | 段意合并法 |
《月光曲》《草船借箭》 | 题目基本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 把课题扩展成完整的句子。 | 课题扩充法 |
《桥》《卖火柴 的小女孩》 | 写人、叙事 | 找出文章的记叙要素 | 要素串联法。 |
《桂林山水》《一夜的工作》
| 总起句、中心句、 总结句 、 过渡句 | 摘录这些概括性、 总结性的句子修改
| 摘句法 |
2、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的目标:(课标5)
<1>、抓关键句体会。
关键句:记叙文中的抒情句,议论句;说明文和议论文中的议论句、段落的首句、文章的结尾句;诗歌中的抒情句;各种文体中的修辞句、过渡句都可作为关键句。
文体 | 关键句 | 举例 |
记叙文 | 抒情句、议论句 | 《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 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
写景状物 | 段落首句、文章尾句 | 如:《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养花》(段尾句) |
散文 | 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 | 《匆匆》《林海》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感到亲切与舒服呢? |
各种文体 | 还可以抓过渡句、总起句或中心句。 | 《猫》过渡句: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詹天佑》(中心句) |
<2>抓住作者的写作目的去体会情感。
3、《课标提出》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课标3)
训练此项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善于在阅读中发现这些关键词句,其次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静心体会,并要学习体会的方法:如: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体会;在对比中体会;联系上下文体会;等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背景体会。要重视训练学生把体会说得清楚,具体地表达出来。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里“四周黑洞洞的,怎么不碰壁呢?”(联系时代背景)《丰碑》中描写老红军牺牲时衣服紧紧“贴”在身上,体会动词的作用。(指导体会文章中关键词的表达效果案例2008、3、P44)
4、(课标4)指出: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要训练学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师必须整理归纳教材中涉及到哪些基本的表达方法。从而引导学生复习,整理并在习作中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课例 | 表达方法 |
《少年闰土》《地震中的父与子》 |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特点。 |
《军神》《丰碑》 | 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 |
《白杨》《桃花心木》《落花生》 | 借物喻人。 |
《临死前的严监生》 | 利用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从而突出人物特点的方法。 |
《泊船瓜洲》 | 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
《十六年前的回忆》 | 首尾照应。 |
《鲸》 | 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方法说明事物。 |
《白公鹅》 | 明贬实褒,通过反语进行表达方法。 |
(三)、课外延伸,迁移阅读能力。(评课)
首先选文要做到文质兼美,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然后围绕目标,有重点的设计题型、检查学习。最后在评价中强化方法,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提高。
1、针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题型,题型设计涵盖面比较广。
题型设计有标点符号(引号,省略号)的不同用法;词语的理解;主要内容的概括;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句子;谈启示。题型的设计完全围绕课标要求:
课标2:能联系上下文推测并理解词语在语言文字中的恰当意义。
课标4: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标3:能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标8:初步感受文中的形象,赏析作品中的精彩语言。
课标7:能说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标13:能体会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由此看来,文章的选择、题型的设计都围绕读写目标训练点。
2、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对标点、词语理解、找中心句较容易就略讲,对理解句子、概括主要内容、赏析句子是难点就详讲。
3、教学中注重方法的总结与迁移。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引导。在评价中强化了方法的渗透。(举例说明)
不足:对学生关注度不够,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深入。
(四)加强整合,精心上好复习课。
就语文复习课来说,目前还没有现成教材可依,复习课内容的确定,是复习效率高低的决定因素,好的复习课,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又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复习中有新的思考、新的收获。(复习课案例P24)
如:复习写景的文章。
一、导入新课:六年来,我们学习了许多写景的文章,今天我们要赛一赛谁最棒。
1、说说写景的词语。2、写景的句子(山、风、雨、)3、写景的文章(以开火车的形式说出文章的题目)
二、回忆课文,完成表格(小组合作)
类别 | 课题 | 表达方法 | 喜欢的句子 | 原因 |
歌颂大自然奇异风光的 | 《索溪峪的“野”》《记金华的双龙洞》 |
|
|
|
描绘名山大川壮丽景观 | 《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 |
|
|
|
…… |
|
|
|
|
(五)加强联系,对比阅读,领悟方法。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复习中我们常见的是教师让学生做一篇篇阅读考查卷,试图从阅读能力的各个方面得到反馈。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复习和检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检测的方法来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来复习,只是复习的一个方法,而这样的方法是学生做大量的阅读卷为前提
的。并且所测试的内容,受短文的制约,既无规律可寻,又无方法可觅,因此,在复习中利用对比阅读进行复习就有着强大的优势,它的指向性、整合性、综合性等都是单独做阅读卷无法比拟的。(对比阅读指导案例P25)
(六)训练阅读能力,要注意练中有导,导中有练。
阅读能力的培养,重在平时的教学,复习只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主要读写方法和重点训练目标的迁移运用上。
如:(1)自主阅读出题,有意识地选择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参观游览,结合生活实际的一段话或文章,让学生阅读后自主出题。如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用“___”“∽∽”线画出××句,××句。(3)结合短文加题目或换题目。(4)仿写文中的词语。(5)结合文章内容读写结尾等。学生在自主出题中,阅读能力能力得到提高。
总之,要想在六年级阅读复习中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课标,将各项目标烂熟于胸,然后练就一双慧眼,敏锐地发现教材中、课外读物中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相关能力的材料,并加以利用,在训练中重视思维过程的培养,找准学生的问题,给予有力的指导和点播,在强化训练中渗透方法,学生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雨城区实验小学 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