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 |
2012-04-18 14:18:25 来源: 评论:0 点击: |
《成吉思汗和鹰》这篇课文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代英雄成吉思汗因为愤怒而亲手杀死了一心就他的鹰的事。故事的情节性强,矛盾鲜明,很容易吸引学生,所以我把这篇课文选为公开课讲的内容。因为一个学期才有机会在全校上一节公开课,我很重视。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找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精心做了一些课件。这其中包括故事的朗读示范和动漫效果,重点句子的提炼,重点字词的指导和老鹰四次打翻杯子情况的对比表格,还有一些关于成吉思汗的资料、鹰的资料等等。课堂的流程也安排的紧锣密鼓,可谓万事俱备只等上课了! 终于在紧张与期待中我的公开课如期举行了!作为这次的主角我们班的孩子和我早早的就等在多媒体教室等着了。课堂的导入部分我设计的是用多媒体放一些鹰的飞行的姿态的图片和有关鹰的介绍,一下子吸引了学生,鹰也给学生留下了高大凶残的印象。过渡时我问了一个问题:自然界中的鹰是这样的,课本中的鹰又是什么样的呢?我把课文的示范录音和动漫展示给了大家,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看完后,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课文中的鹰不是凶残的,是有情有义的,不但帮助主人打猎还救了主人的性命。但是它的命运太不好了,成吉思汗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杀死了鹰,当他知道真相后懊悔不已,了解了课文大致内容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去学习鹰一次次打翻杯子的情形,进一步理解课文。为了更好的方便学生归纳总结我只做了表格,一切都在计划之中,我为学生的总结发言做好了准备。这时一个孩子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没与同学一起看书,而是一边自言自语,一边东张西望。我走到他的身边问他怎么了,他居然大声说:“老师,你说成吉思汗都那么渴了,他见到水了为什么不直接伸头去喝,而要接在杯子里喝?”此问一出,全班哗然。其他同学也都不讨论了,都议论这个问题了,班内乱成一锅粥。这个捣蛋鬼,这不是存心破坏课堂纪律吗?!这可是一节公开课!全校语文老师可都在这,我的脑子一片空白,火腾的一下上来了,怎么办,狠狠的批评他一顿 , 想起这一课的教训-----永远不要在发怒的时候处理任何事情,不理他,把学生拉回到我原来设计的问题上,显然,同学们都被他这问题吸引了,很难回来,我思绪很乱。于是我缓和了一下情绪把问题重复了一便,“成吉思汗为什么不伸着头去接水喝?”没想到另一个孩子大声回答:“如果他用嘴去接水喝,老鹰可能会抓他的脸的!”这句话无疑是火上浇油,同学们的议论更起劲了,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这倒给了我灵感-----把问题的皮球抛给同学们!对,就这么办!接着我抛开了原先的设计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着个问题。这下同学们的兴趣来了,思维也打开了,各种答案纷纷涌来,最后我归纳如下: 一、成吉思汗也想去喝水,但是他当时站的地理位置可能不合适,没有落脚点。 二、 伸头接水喝太累,并且一滴一滴不解渴。 三、 成吉思汗是王,他有绅士风度,习惯用杯子喝水,伸头接水太不雅观。 四、 成吉思汗如果伸头喝水就被毒死了,没有今天的故事了。 五、 如果他真的伸头去喝水,鹰也许就真的去抓他的脸了。 孩子们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看来他们的小脑袋瓜还真动起来了!但不管哪个答案都统一说明了成吉思汗不可能伸头去喝水。我来到明明身边,问他这么多理由他满意吗?他笑了。我又问了他一个问题:“你怎么会问这个问题呢?”他说:“我渴了就歪着头去喝我家的自来水,所以我才想到成吉思汗为什么不去这么喝水。”原来是这样,看来这次不是存心捣乱,如果当时我没有克制,批评了他,可能就不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了。这节课由于这个“意外”没能完成我的预先设计,由这一过程我也深深的受到了以下启示: 如今孩子们的生活是变化迅速的。有些生活经验与课文中讲的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他们会产生疑问,这就让我们在今后的备课和讲课中尽量去说一些孩子们身边的事例,贴近他们的生活事例,能引起孩子们共鸣的事例,老师要架好书本与学生之间的桥;对孩子们提出的一些我们认为“奇怪”的问题时,认真去听不要发怒,你可以不去回答,但不能压制学生的思考。有时孩子们的想法也会让你意想不到,毕竟孩子们才是学习文化中的主角,我们作老师的可要当好这个导游呦!也提醒了我,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关注课堂生成,不能怕学生提“怪问题”。一节课没有生成就如同一潭死水,虽然清澈但没有活力!要认真对待“生成”,不要怕它打破了自己的预设,能完善的去处理一个课堂“生成”,这个“生成”将会是你锦上的花朵,会使课堂更加精彩。 注:本文获得2010年度亳州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