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 |
2012-06-29 11:04: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 亳州九中 周艳丽 一、设计意图: 这篇课文介绍了伟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帮助医生救助了病危的母亲生命的故事。情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充满智慧和深情。读着故事一个聪明可爱、爱动脑、爱动手的小爱迪生形象跃然纸上,由此可以说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 课文内容的生动性,自然激发学生的读书愿望。教学中我抓住了文章故事性强的这一特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边体会课文情境,进而深刻感悟爱迪生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同时从读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教学时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通过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词,学习说话,同时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爱科学的思想情感。还着力于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朗读、看图、填空等手段,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时空。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找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从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词语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四、教学准备 课件 爱迪生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0课,还记得爱迪生是怎样的人吗? 通过收集,你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东西是他发明的吗? 同时介绍爱迪生: 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着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的文化程度不高,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实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精神。 2、复习检查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语。(课件出示)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引发学生思考:课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看得出他是个聪明的孩子?找一找,读一读。 2、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有什么习惯?(爱动脑)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件展示:爱迪生靠自己的聪明,急中生智救了自己的妈妈 3、爱迪生刚满七岁时是怎样救妈妈的?说说你们七岁时都会做些什么。 4、学习2——5自然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妈妈得了什么病?当时的情况怎样。 “直打滚”“几十里外”“终于”“马上”说明妈妈病情严重, 如果不及时做手术,妈妈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这可怎么办呢? 2)、爱迪生想出了什么办法? 指导学生读书,说一说:这个办法怎样?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课件展示重点语句:“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手里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 3)、爸爸的反应是什么?怎么说的?课件展示。 4)、爱迪生面对爸爸的斥责,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课件展示。 5)、看着爱迪生的做法,爸爸“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医生的看法呢? 你能用“恍然大悟”说一句话吗? 6)、手术的结果怎样,医生是怎么夸爱迪生的?想象一下大家会怎样夸奖爱迪生的,小朋友你们也来夸夸爱迪生吧! 5、学生交流、反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引导学生朗读好下列人物的动作、表情和语言。 1)、医生。动作:“环顾四周”;“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 表情:“迟疑”、“满意的笑容”; 语言:“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在读中感悟医生开始的束手无策,以及此后对小爱迪生想出的办法感到满意和夸赞的感情。 2)、爸爸。表情:“又急又气”、“恍然大悟”; 语言:“什么时候了,还胡闹!”在读中感受爸爸的心情和对小爱迪生前后态度的变化。 3)、爱迪生。动作:“一溜烟似的奔出”、“捧着”; 表情:“委屈”; 语言:“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在读中感悟爱迪生的聪明可爱。 6、指名表演。全班评议。 三、拓展 1、议议说说: 1)、如果爱迪生想不出办法,妈妈会怎么样? 2)、爱迪生之所以能想出办法救妈妈,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课件介绍爱迪生小时候一些有趣的故事。展示爱迪生的画像,他的名言。 3、你还知道关于爱迪生的哪些资料?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爱迪生 救 妈妈 ↓ ↓ 借镜子 急病 ↓ ↓ 亮堂 手术 ↓ ↓ 手术成功 暗 (聪明)(机智) 实施反思 《爱迪生救妈妈》本文是一篇融故事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优秀教材,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很能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因此,设计这篇课文教学的时候,我就把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读的上面。 我围绕“爱迪生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切入,让学生通读全文,想想文中什么事说明爱迪生聪明?妈妈病得厉害,爱迪生怎样救妈妈这件事,在朗读感悟中感受爱迪生的爱动脑筋。抓住重点词语“直打滚”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体会妈妈当时的痛苦,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况来朗读。在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体会后,学生朗读的很到位。教学“急得团团转”时,让学生自己学一学,做一做,并联系自己平时着急时是什么样子的,进行仿说比喻句的训练。有了生活的基础对这句话我也没有进行生硬的指导,学生也就能准确的把握了。后来用一句“大家怎么着急成这个样子啊”把学生带到了当时的现场。学生很快找到了第三段,并说出了“房间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我问:“医生想办法了吗”,让学生知道医生也想了办法,可是没有想到,加上对“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进行理解,学生也就明白了医生的无奈。 对于爱迪生聪明的理解感悟,“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小男孩,每个人都捧着一面大镜子。”这是重点句。这一句我通过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人物感情,分别用爱迪生想到办法高兴地读,和爸爸不明白爱迪生想干什么时疑惑地读。通过对比朗读,学生明白了,爸爸都没有想明白的爱迪生想到了,说明爱迪生很聪明。 一些词语的理解,在学习课文中先内化再外显。如:“恍然大悟”一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说说爸爸不明白什么?后来又明白了什么?,让学生知道了“恍然大悟”就是由不明白到明白。并让学生说说爸爸“恍然大悟”后会说什么?学生的回答都很精彩。这可以说是这节课的亮点之一。“夸奖”一词,没有专门去教学,而是通过医生夸、爸爸夸、妈妈夸、小伙伴们夸来理解的,这样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斥责”“委屈”也没有专门进行教学,而是在朗读中进行理解的,让学生自己读、互相读、男女生读,在一次一次的读中理解了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朗读是我这节课的重点,也是特点,我注重以读为本,在读书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