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园快讯>>安全之窗>>小学生单亲学生个案分析
安全之窗

小学生单亲学生个案分析

2013年04月25日   来源:雨城区实验小学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小学生单亲学生个案分析

 

灾难,让成人重新审视生命,审视价值,审视每天的生活;灾难,让教育者愕然惊醒,灾害教育本该是教育的一部分;灾难,也让父母清晰地认识到,比身体受伤更难以抚慰的是孩子的心理创伤。

无论是亲历灾难的儿童,还是被媒体报道间接刺激的小观众,都难免在心理留下关于灾难、伤害的印记。而这个印记,需要父母和亲人用爱和正确的方式加以抚慰。

张添童,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从小经历了父母的离异,对母亲有特别的依赖感,可地震时母亲却不在他的身边,本来不善于交流的他,连家也不回了。灾难性事件对儿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影响。像张添童这样,属于直接影响。若不及时帮助他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可能会埋下“自己是弱小的和无能为力”以及“生存环境多么恐怖”等情绪隐患。

原因分析:他父亲虽然是个老师,但是从小对孩子的关心不够,缺乏父爱,父母离婚后,他与母亲一起生活,当时家庭条件还比较好的他们,一下子变差了,孩子的各种条件不如以前,心理有了阴影,加之妈妈工作非常忙,没过多的时间陪他,只有让他独自在家,他的心感到更加孤独,特别没有安全感。如今尽管有时到父亲那里去,也只是经济上的满足。曾经活泼开朗的他,如今不愿意与人交流,在同学眼中是个怪人。还经常不完成作业。4月20日早上,独自一人去学习特长,到了学习的地方就发生了地震,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两次地震,心中的那个怕,还是不愿意对任何人讲,反正就是不回家,不上楼。对什么都感到没兴趣!

个案处理:

诊断:

对于该生而言,解决其心理问题的根本目标:认识真正的自我和学会用适合而灵活的方式和人交往,建立安全感,这个目标不是短时期内能实现的,仅凭老师心理辅导较难实现,还需要她的家长共同配合,并进行长期的努力。

辅导过程:

  根据童童的情况,经过分析,我决定对其实施多渠道、综合性的心理辅导。

    首先对其本人通过面谈进行直接辅导,倾听他的心声和需求,坦率地表示自己的看法,与他坦诚相见,对他积极关注。从而使之产生老师是可信、可靠的观念,与他建立起心灵互动的关系。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在孩子的内心中,父亲遗弃了他,母亲也很可能不再关怀他,(他真不知道母亲很忙,希望给他创造更好的条件),她非常迫切地希望得到认可。其实,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困境,但在关爱接纳的环境中,他能接受这就是现实,而付出努力,去改善它们,最终真正获得成长。在童童的内心中在他的心理此基础上进行自尊心,培养自信心,通过行为指导,锻炼他的意志力。其次对影响童童的相关因素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是加强与其父母以及同学的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

  1、首先,我采用了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因为我觉得"尊重与理解"是心理辅导过程中对待学生态度以及师生关系方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存在的权利,承认他是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立的个体,承认他与教师、与其他人在人格上具有平等的地位,这是心理辅导成功的前提。另外,教师还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的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学生感到被他人理解了,才会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才会对你吐露心声,才会对心理辅导丝毫不产生抗拒。自从担任童童的数学老师和辅导员后,我就在他补做完作业后,表扬他作业中的闪光之处,然后再询问他为什么不完成作业的原因,同时问他是否能帮助他。如果他愿意交流,再与他讨论以后如何来按时完成作业。如果他不愿意回答,也不强迫。有时,我还设身处地地为他考虑,充分考虑他的感受。比如,前一天的作业没补好,可是当天的功课较多,我就会让他以后再补。

  也许童童感觉到了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他慢慢对我产生了信任,愿意向我倾吐内心的渴望、苦闷。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辅导获得成效的基本条件。

  2、其次,我采用了学生主体性原则

在与童童沟通的过程中,作为辅导者,我尽量避免使用"你听我说"、"我告诉你"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是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与他谈话。例如,"我能理解"、"请听听我的意见"、"我有个建议"等。我们班要搞活动,我建议他也去参与。开始他不肯去,说同学不会欢迎他。我再三说明只要他去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家一定不会拒绝的。在布置工作中,他边学边做,表现积极,一会儿给别人出主意,一会儿帮同学哪东西,忙得不亦乐乎。特别是在元旦游园活动和野炊中,他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买了好多东西招待同学。在回家的路上,我与他边走边谈,他说他很累,但不愿让人瞧不起,所以一定要坚持下来,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愿意和他相处了。我就马上表扬他,并希望他将这种精神用到期末复习中去,争取考出好成绩。

 

3、注重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我主动与童童父母沟通。了解他在家情况,对他家庭的情况表示同情,并与他们一起商量转变童童的方法,同时也把学校的意图告诉他们,希望他们配合。

一年多来,童童好多了。可这次地震开始,他不敢上楼,不愿意回家。我见到他时,老躲藏,说话也支支吾吾。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最近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关心他,想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还告诉他妈妈,这些天陪他散散心。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相信,童童会很快恢复健康。

 

  结果与思考

  (一)结果:

    师生反映:童童自觉性提高了,作业基本能按时完成,上课也能坚持听半节课,课后与同学们一起玩,学习习惯大有好转。

    母亲反映:回家比以前懂事了,有时也能帮母亲做点家务,母亲不在家时,常常能坚持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童童自己:现在我不怕来上学了,上课也不再觉得无聊了,有时我觉得老师讲的课还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考试也有很大的进步。

  (二)反省与思考:

  1、从结果来看,这次辅导基本上是成功的,对其辅导还将持续下去,因为由于年龄关系,反复性较强。

  2、家庭、学校、环境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我们教师自身的素质尤为重要。

3、对于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更多的帮助,要转变一个后进生首先应尊重他,然后再引导他,而心理引导应摆在第一位。因为作为主体的学生如果缺乏主动精神,只有当学生以主体的身分积极加入心理辅助活动时,这一目标才有可能达到。

2013年4月23日

  杨红  文 韵 淑

 

社区通行证

Copyright©2018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 川公网安备 511802025118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