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成习惯 习惯成自然
-----观摩群文阅读课的感受
实验小学 高显群
10月14日到17日,我和蒋琼老师有幸参加了在广汉市光华双语学校举行的“四川省2014年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展评”活动。
此次活动为期四天,从全省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22名小语教师代表各市(州)参加展评活动。22堂观摩课例,议题多元丰富,有的指向阅读策略,有的聚焦人物角色,有的关注表达方式,有的引发认知冲突……充分展示了“群文阅读”议题选择多样化、材料呈现结构化、问题探究整体化、学生阅读自主性、延展阅读实效化等鲜明特点,引发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参与活动,受到与会专家和来自各市(州)400多名教师一致好评。最后评出了八个一等奖,其中汉源县张贵友老师的《乡关何处—一组台湾乡愁诗鉴赏》获得一等奖。
其实在此之前,我不知道什么叫群文阅读。原来听说过韩兴娥老师的“海量阅读”,知道就是读很多的文章,至于读什么书,怎么读,怎么指导,真的知之甚少。9月12日,“雅安市群文阅读开题暨培训会”在我校举行,又听了两节展示课后,知道一点点了。通过这次观摩和学习,又多了一点点肤浅的认识。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最近两年在我国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简单地讲,群文阅读,就是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闭幕式那天德阳市教科所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冯学敏老师总结时曾经说过一个数据:“群”在这里以众多讲,起码是三篇以上,最多时曾经有老师讲过12篇。
群文阅读的历程:2013年12月9日~10日,树人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西南课程教育研究中心、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人民文学出版社、学语文之友杂志社、重庆市教育学会阅读教育专委会、四川省教育学会教工委阅读教育专委会等多家单位举办了“第三届儿童阅读与语文创意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旨在展示两岸三地语文阅读教学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推进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福建、甘肃、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两岸三地十六个省市的3 500余名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的领导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此次研讨活动 。
相关的实践探索大体上分为五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以教材为主,强调单元整合,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为代表;第二个层级突破了教材,强调以课内文本为主,增加课外阅读,“一篇带多篇”基本上是这个思路;第三个层级和上述思路一样,但是把范围扩展到整本书的阅读,强调“整本书阅读”或者“一本带多本”的阅读;第四个层级提出阅读教学需要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以“主题阅读”为代表;第五个层次把课内和课外阅读打通,具体形式以“班级读书会”为典型,更加灵活的则以“书香校园”的建设为典型。
这次活动可谓名师荟萃,各有千秋。男老师幽默的语言,广博的知识,扎实的功底让人叫好;女老师清脆的音质,细腻的感情,煽情的语言让人拍掌。孩子们由紧张到慢慢放松,渐入佳境,最后到课堂的精彩纷呈让我们领略了光华学生在博雅文化的滋润下能说、会说的风采。但他们的课堂都有共同的特点,把课堂的自主权充分放给学生,在40分钟的时间内,学生运用已经学到的阅读方法,浏览,跳读,扫读,阅读很多的文字材料,利用阅读卡,体验卡,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上交流,进而达成共识,同时又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最后,还为孩子推荐相关的读物。
我把印象深刻的几节课和大家分享一下。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的覃开成老师执教的议题是《东坡诗词东坡情》。因为他就是东坡区的人,文学素养很高,乡土优势,使他课堂充满情感。他选取了苏东坡的诗歌《赠刘景文》,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三首诗词分别写给朋友、兄弟、亡妻,分别表达对朋友勉励之情,对兄弟思念之情,对妻子哀伤思念之情。教学中,①他先是交流对苏东坡的认识,引出“情”是一切诗词和文学性作品的灵魂;②接着进行群文阅读,让学生通过跳读,弄清这些诗词都是写给谁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同时用笔进行勾画。学生读后进行汇报时教师顺势板书;③然后开始品群文,感悟东坡情,在这里,老师传授阅读方法,读,勾,写。读就是读懂诗词,勾就是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写就是写下一两个最深的感受。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大概花了十分钟时间自己动笔墨读书,早点完成的同学可以就近互相参观学习;④交流提升阶段,开始品诗词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抓住《赠刘景文》中的“傲”,《水调歌头》中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江城子》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使苏东坡善良、仁爱、心胸宽广、充满浪漫情怀、对亡妻哀伤、思念的形象逐渐丰满和圆润起来。最后推荐作者豪放、婉约派的诗词,让学生去读。听这样的课文,别说学生,对我们老师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在这样的氛围里,学生怎么会不热爱阅读呢?
还有三个议题,《走进曹操》《悲也?喜也?你眼中的溥仪》《读成语 说项羽》都有相似的地方。每个议题教者都从不同角度取材,让学生通过文本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人物的多面性,比较客观、全面的评判,如曹操的疑、私、奸诈、狠和他的情、义、勇、仁、智、志、礼等。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就是看热闹,只是在每节课中频繁地感觉到教师在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的强调学生合作完成读书卡、体验卡等,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合作地学习。在阅读时,有些让学生全部读,有些选自己喜欢的读。其实,群文阅读也即是阅读课,只是拓宽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
课后省特级教师李海容、德阳市教科所小语教研员冯学敏、省教科所小语教研员刘晓军先后对参赛课例作精彩点评:22堂精彩课例拓展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对新课标精神的落实、课堂形态的创新、教学策略的优化,引领了群文阅读在全省的推广和深化研究的方向。与会教师要准确把握群文阅读与单篇阅读的关系,认真开展文本解读、议题集中性和可议性实践,在肯钻、善钻、深钻中教有所获、研有所得。
特别提出要明确两个理念:①群文阅读是语文课,要符合人文性、工具性、对文本的阅读不可忽视,低段重视字、词、句,中段重视句和片段,高段重视段和篇。②充分关注学生,走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群文阅读的常态,要求同存异,悟取舍之道,用形象再造形象,建构一种新的形象。提出两点希望:①更加关注群文阅读中学生的质疑问难。②优化教学目标,锁定一两个目标,通过一组文本扎实去展现。
没有书陪伴的生活是苍白的,没有思考的人生是单薄的。作为有情感、有思考的人类,除了一日三餐外,除了关注粮食和蔬菜外,还要过一些云端的生活,过一些诗意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和生命才完整。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就会成为一种自然,一定会受益匪浅。培养卓越的阅读者,是群文阅读的价值核心。(摘自《树人教育》)
2014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