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1-----2012年)姚渡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冯国玉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制订《姚渡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
二、组织机构
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坚持学校四级管理体制,分别是校级,由校长任组长,总体负责,宏观管理,对外联络,由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副校长和教育主任任副组长,组织人员、制定计划,统一部署,保证实施,组织交流;组级,由心理健康教师和教研组组长任组员,负责传达精神、具体实施、培训咨询;班级,由班主任、及心理辅导相关工作老师组成,负责教育学生,落实活动计划,联络家长。
在管理上提出强化领导、提高认识、抓好培训、搞好咨询、开拓创新、根据本校特点开展活动;学校领导坚持四个亲自,即亲自过问、亲自组织、亲自参加、亲自提供资金和物质条件;学校行政会坚持全盘考虑、统一部署,学习宣传坚持专时专用,学生活动坚持面向全体和全面成长;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有实效;落实国家关于心理健康教师聘任和管理制度,大力支持心理健康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目标
(一)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1、增强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提高教师个人和群体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和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提高教师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整体心理健康发展。
本学年的重点是教师心理健康培训,主要采取全体听报告、分组讨论和开展教师征文活动的方式,重在学习理论,提高认识,理论结合实践。
2、开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人人参与的全员心理健康工作理念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学校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和内容,把心理健康水平和参与心理教育活动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方面,把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创设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促进全员参与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
本学年的重点是人人参加培训,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心理培训计划,填写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提高学生认识,树立健康心理从小培养的信念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发展性的、预防性。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健康心理从小培养的信念,享受阳光的生活;提高其自我成长、社交能力、乐于求索的精神,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纠正人们把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神经病、心理治疗的偏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提高的积极性,促进其正面、健康、快乐的心理成长历程。
2、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关注弱势群体
学校心理健康教师建立校一级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规范、框架和措施;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统一培训的基础上,结合本班和本学科特点,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尤其要关注弱势群体,建议从几个学生开始,注重纵向追踪、分析和指导,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游戏、生活之中,在学习生活中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涩的培训趣味化,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自身的优势,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四、具体措施
1、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
2、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3、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鼓励教师结合本班、本学科特点开展工作。
4、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质量,组织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5、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意识渗透。各学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能在上课、教研课等活动中得到体现。
6、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开展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和进行咨询的学生做好资料记录,关进行追踪、分析、汇总。
8、利用学校网站,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学会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积极地寻找帮助。
9、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表彰和交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