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白龙源文学社>>第八期四一班习作
白龙源文学社

第八期四一班习作

2011年06月07日   来源:姚渡镇中心小学校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美丽的家乡

四一班  王光珍

保护家乡环境是人人有责的。我们这里的人很爱干净的,看见有什么果皮垃圾的话,他一定要把垃圾从地上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的。所以我们这个地方很干净、很漂亮,正因为人们知道这里干净、漂亮,所以他们也喜欢上了我们这个地方了。

我们这里还有一个好地方,就是我们这里震后新建的小河坝大桥,那是浙江玉环县援建的。大桥很漂亮、很干净,也很爽。站在桥上,微风吹拂在脸上真爽。就像妈妈的手轻轻的抚摸着我的脸,真爽。你也可以向那边望去,你就能看见一座庙,庙的前面有一个亭子。那里也很干净。有很多人在那里面玩,玩得也很开心,那是专门给老婆婆和老爷爷耍的地方。当然也有在那里玩的小孩,他们玩得很高兴。大桥尾上能看见有一个像乌龟的壳但是又像龙。它的壳像乌龟,它的头和角都像龙,它的尾巴又像乌龟的似像非像的怪石。

我们这里很美很干净,如果你要旅游的话那就一定请到我们这里来。如果说你的心情不好的话,你也可以到我们这里来,都会把你玩得开心。你还会感到很爽,有机会一定要来哟!

 

 

 

 

 

保护野生动物

四一班:蔡心怡

 

我的家乡在“鸡鸣三省”之称的四川省青川县姚渡镇。它靠山傍水,山上生存着许多野生动物。有狼、山羊、野猪……它们都是国家的保护动物。

有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看见了一位正在捕捉山羊的猎人,他拿起枪面对着山羊,只听见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山羊就倒在地上一动也不动,我跑上前对那位叔叔说:“叔叔请您以后不要再伤害野生动物了,因为现在国家的动物越来越少。请您保护动物,好好悔过自新,重新做人,好有个将功恕罪的机会”。叔叔听了脸红了,对我说:“我以后再也不伤害野生动物了”。

还有一次,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去春游,走在去春游的路上,我们看见一条小青蛇,我们都很害怕,甚至有些小女生都哭了起来,但是我却没有哭,同学们都拿起小石子向那条幼小的青蛇扔去,老师看见了对我们说:“你们不要伤害它,它虽然是对我们是有威胁的动物,但是他是一个益虫,它今天又没有伤害我们,所以你们以后不要再伤害它了,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师问到。一个个都齐说明白了。

我想,保护野生动物就能保护生态的平衡!

 

 

 

自然奇象

四一班李明

 

每当我在电视里看到有动物灭绝的事件播放后,就会想到我们人类做的一些对不起的动物的事来。如:乱伐树木让小鸟无家可归,乱杀动物,使一些生物面临灭绝……

如:渡渡鸟是毛里求斯的特有鸟类,由于遭到大量捕杀,于1681年灭绝。渡渡鸟灭绝后,同样是毛里求斯有的一种珍贵的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原来,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木的果实,而只有当果实和种子外面的硬壳被消化掉,种子从渡渡鸟体内排出后,大颅榄树才能发芽。渡渡鸟的灭绝,使大颅榄树也不能繁殖了。

还有从前的呼伦贝尔草原,牧草丰茂。为了保护人畜安全,当地牧民曾大规模捕杀狼,使狼的数量锐减。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于草原为家,于是逃到了深山老林里。狼不见了,牛羊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野兔的数量也急促增加,并与牛羊争食牧草。草原难以承载,牧场出现退化情况。

动物的死亡相关讲完了。那么我就又讲讲有趣的动物共栖现象吧。

生活在热带雨林沼泽地带的犀牛,身长约五米,高两米,重1吨以上,巨大的头上长着锐利无比的角。包括豹、狮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种黑色的小鸟却可以在它的身上蹦来蹦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原来,犀牛的皮肤很厚。有很多皱褶。皱褶缝里面的皮肤很薄,常常钻进一些吸血的蝇、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里面产卵生蛆,搅得它寝食不安。犀牛背上的黑色小鸟,是在啄食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虫和蛆卵。所以,小黑鸟和大犀牛成了一对好朋友。人们把这种黑色的小鸟叫做“犀牛鸟”。犀牛鸟非常机灵,还能为犀牛放哨。周围一有异常动静,他就惊飞起来,叫个不停,向犀牛报警。

这些自然界相互共存的和谐之象,你喜欢吗?

 

 

物种灭绝,大家要保护

四年级一班:李正慧

现在地球上的物种正处于地球史上又一次大灭绝的时期。世界上11%的鸟类已经踪影全无,非洲一些地方的类人猿减少了50%。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根据科学家论语,20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一年就有27000个物种灭绝。

前五次物种大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乱伐树木,还不爱护动物所以才灭绝。有一种鳄鱼叫扬子鳄。扬子鳄的种类有22种,大多都灭绝了!为什么扬子鳄会灭绝呢?是因为我们不爱惜河流。使水流严重污染了。

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的生物种类超过限200万种。万物以各种各科的方式生存在地球上。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一些动物,遭到了厄运。

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乱伐树木,才使大自然没有好的环境。我们不爱干净才使水流严重污染。这告诉我们要爱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爱护河流,我们爱护它们,它们也会回报我们。

Copyright©2015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