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校园档案馆>>行政办>>2011——2012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行政办

2011——2012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2011年11月21日   来源:姚渡镇中心小学校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2011——2012学年度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要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坚持以科研为核心,服务为宗旨,管理为保证、务实为策略,课题为重点,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各项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以市级课题研究为载体,积极探索管理学生的效能,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充分体现教育科研工作的先行性和实践性,使教育科研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鼓励和带动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教学反思、教学片断、课题实验经验总结等文章。

二、工作思路

这一学年,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思路是要以强化管理为抓手,以班集体自主建设市级课题研究为载体,以高效管理为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为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贡献。

三、主要任务 

、我校承研的市级课题加强班集体自主建设的实验与研究,根据研究方案,我们已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铺垫工作。

2、前期对课题外延的研究卓有成效,要将所有的资料收齐,整理装订成册,然后归类归档。

1)班名      (2)班徽       (3)班歌      (4)班训

5)班级铭言  (6)班规班约   (7)小组帮扶结对名单

以上材料要备文本和电子两份。

、实实在在抓一抓课题内涵的研究工作,既注重外延的形式,更要深入课题实践环节抓有效地实验过程,让师生都参与其中,要由明显的可操作性。

1)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支持性环境:

教育最终的价值就是关怀人的生命。中小学生是一个无限生长的生命,教师要激活学生的生命力量,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价值,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空间、民主的氛围及良好的智能环境,让班集体成为展现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

2)明确学生参与班集体的目标,给学生提供可行的参与形式

 目标具有导向功能。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在班集体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制订班级规章制度或班级活动,要有学生参与,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更是维护者。这样,他们才会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同时,让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班级事务的机会,让他们在设计班级活动,维护班级秩序,处理班级事件中体验到自己对班集体的一份责任感与义务感。

比如在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班级卫生制度》、《课堂纪律》、《校内外守则》时,班主任应多花时间,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归纳成条文。重点让学生在过程中去感悟,这样在培养其管理能力的同时,促进同学之间的互助互爱,互相关心,增强彼此间的理解和信任,进而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能力的培养。

3)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班集体

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良好的参与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所以班主任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抓住时机,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例如设置一些公益性岗位:门窗管理员、电灯(电视)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这样同学们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人人想办法出主意,分工合作……样样有人干,人人有事做。学生在参与中创造一个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班级集体。

4、组织开展各类课题研究活动。

1)召开课题组人员会议,专题研究相关问题。

2)到县内有课题的学校,开展相互学习借鉴活动。

3)到市内有课题的学校,去取经。

4)请相关专家来校举办科研讲座。

5、科研课题的实施是一把手工程,确保有足够的经费和人力的可持续投入。

四、课题组人员构成

1、领导小组

组  长:白培锋

副组长:强通林

成  员:梁登军、王维勇、张鹏、杨正文、王培全、李小平、徐宽邦、徐红林

2、研究机构:

主研人员:王培全、李小平、徐宽邦

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各班主任、教研组长等

具体工作要求:

1班主任制定班规班约时,一定要注重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提出常规解决的问题,同时作好记录,保留最原始的文字和制定经过,教师需提前作好准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各班在设置各种公益性岗位时,要制定目标和要求,可让学生自愿报名,然后由学生集体定夺,还可实行轮换制度,让更多的人得到锻炼。

3各班需制定班干部和团干部选拔和任用标准,实行公推公选,教师要做好原始记录,以查验研究经过。把培养小助手工作逐一落实,从而产生巨大的课题研究效应。

4必要时可召开班主任现场会,给其他班主任抛砖引玉。

5行政成员和研究人员要深入班级给予及时指导。同仁之间要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进课题的研究工作。

20119月    

Copyright©2015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