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研>>教育教学>>语文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
教育教学

语文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

2011年03月13日   来源:木鱼初级中学校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语文教师怎样适应新课改

 刘红军 

当前,语文教学越来越不被人们看好。他们在对教学质量深表怀疑的同时,却又难以指明语文教改的切实可行的新方向;教育专家对传统语文教学也颇多微词,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会造就一些高分低能的书奴。于是乎传统语文教学好像真的就一无是处,语文老师也无足重轻了。其实,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造成语文教学现状的难道就是老师吗?为何社会对老师就如此不公呢?事实上,陈旧的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教学观念的陈旧落后,中高考指挥棒的误导,怎么不会使语文老师困惑无奈,无所适从呢?凡此种种,光靠语文老师的努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出路就是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潮流的教学新路。

一、   冲破陈旧的教学传统,用新理念武装自己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老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旧的教学观念,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即语文老师要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跟着时代的脚步走。有的老师仅凭旧经验上课,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一成不变,教学思想僵化,教学过程程式化,如此教学,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语文教师,他是不会局限于常法的。敢对传统说不的老师才是好老师,而循规蹈矩的老师是无法传承创新意识的。


       作为语文老师,要使自己知识面广一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上课时能旁征博引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语文老师更要关注社会和生活,让我们的教学更贴近学生更贴近生活。语文老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打天下的局面。如果你无法给学生更多新的知识或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你最终将会失去你的学生,他们可以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名师,陈旧的教学手段必然会被时代淘汰,低劣无能的教师也不可避免被淘汰的命运。内容的单调,气氛的枯燥,方法的呆板都会成为语文课的硬伤。所以,每个教师都要与时俱进,掌握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电化教学必将是教学发展的新趋势,那种“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课堂将一去不复返了。   

 二、学生大量的知识将不再从课堂获取

    语文学科课外获取的知识量将随时代发展不断扩大。因此,必须让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观念,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语文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传授“固有知识”的机器而应该侧重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这就是授之以渔。由于条件所限,可能“捕到的鱼”总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谁都知道“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有一桶水”的道理,但要给学生一桶水呢?我们未必有千万桶水啊。可见,教师不仅要克服知识贫乏造成的尴尬,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应改变角色,宁可做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向知识的原野,也不去做一个割草人,因为你是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的。我在教学中按以下方法操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我们在学习每一篇课文,每一单元时,注重的应该是交给学生学习这一类文章的方法。让学生能以课本为载体,向课外延伸,这样,有了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才能有的放矢而不盲目。要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推行素质教育。当然,课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我们不能抛开课本谈拓宽,那是本末倒置。只有课内知识扎实了,才能使研究性教学向纵深发展。

(二)阅读名著,互相交流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要阅读大量国内外名著名篇。比如: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老舍的《骆驼祥子》、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狂人日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但丁的《神曲》、泰戈尔的《飞鸟集》、莫泊桑的《羊脂球》以及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当然学生们一次读完,是不可能的。而且,高中生课业负担很重。不读,却是语文学习的大忌,最好是每天读一点。为了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应该提倡学生互相交流,资源共享。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网络摄取具有时代性的知识。网络拉近了人与世界、社会的距离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现代文明的成果呢?

三、       语文教学更需要务实。

语文教学应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老师不能只追求花里胡哨的形式,这种做法是行不通的,必然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伤害。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流的阵地,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在新形势下,教师有必要重新认识自己。因为,教师总是习惯于在学生面前扮演渊博的师长角色,尽展“师者”之风采,却浑然不顾课堂的效益。目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着很多老师怕放而乱,收而死的现象,因而,学生的分组就成了走过场,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教改中丢失了教学的最基本的东西——基础知识的传授,形成了课堂热热闹闹,知识冷冷清清的局面。没有应有的知识基础,哪里还谈得上发展能力呢?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求真务实,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新课改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该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当代教育论坛》)

Copyright©2014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