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教学>>特色教育>>新医院新学校 看着让人恍然在梦里 《四川日报》12月3日第7版
特色教育

新医院新学校 看着让人恍然在梦里 《四川日报》12月3日第7版

2011年02月23日   来源:关庄初级中学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聚焦】

       在这里,数字不是“死”的,它们勃发出十足的活力。两年多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的系列决策和工作部署,在援建省(市)和社会各界帮助下,全省灾区卫生、教育恢复重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医疗卫生基础条件显著改善,学校灾后重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基本实现国家“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教育、卫生等公共设施的完善,为广大灾区群众开始新生活提供了最坚实的保障。

“硬件”扎实:

学校重建又好又快,医疗条件显著改善

       11月16日,新北川中学的学生们已经在新学校里度过了两个多月,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漂亮宽阔的运动场早已融入了他们的生活。今秋,北川3万多中小学生全部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

       在学校灾后重建过程中,我省始终把建设标准和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从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审核到规划实施,我省都始终坚持国家发布的建设标准,以确保提高学校抗震设防和抵御其它自然灾害的能力,把学校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群众最放心的建筑;同时,为了避免盲目追求学校建设的高标准,防止超标准和不符合实际的豪华建设,我省还制定了《四川省汶川地震学校灾后重建建筑设计装修指导意见》,对建设规模与投资、学校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装饰作出了具体规定。

      “怎么看也看不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学校。”从教31年的什邡市红白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德强面对新校舍感慨万千。在校舍重建中,北京援建前线指挥部组织高科技企业参与,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节能降耗水平。

     “地震之前,医院建筑面积只有16000平方米,200张床位,现在面积翻了一番,床位也增加到310张,我们有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都江堰市中医医院院长李其林看着眼前这座占地53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按照三级乙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定位修建的新医院,充满信心。现在他和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正在为明年1月即将举行的正式开诊典礼紧张的准备着。

       汶川县人民医院新医院总建筑面积达到20894平方米,是震前的1.74倍。按二级甲等医院标准设计,拥有200个床位,门诊容量每天可达600人。新医院建设采用的国际先进的抗震阻尼技术,具备9度抗震设防,使用安全,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流程科学,医疗设备先进。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我省医疗卫生基础条件变化显著,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设备得到改善,不少医疗卫生机构的设施设备硬件水平提前了20年,力求为地震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机构整体规划布局强调注重科学规划增量、合理调整存量的理念,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同时,新设立的川港康复中心、24个残疾人康复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对我省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起到了积极的补充和完善作用。

“软件”提升

灾区教育、医疗卫生软实力显著增强

       随着灾后重建的推进,学校硬件条件趋于均衡。怎样利用好这样优质的硬件资源,让灾区教育水平进一步发展提高?我省已逐步把工作重点从校舍硬件建设转到软件提升上来,提升师资和管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灾区学校办学水平。

       在教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我省推动建立重灾区教育对口支援长效机制。通过互派教师、校长和教育管理干部,选派教育专家到灾区指导工作,以及对口支援省市名校与灾区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方式,将兄弟省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融入灾区,以带动和帮助重灾区农村学校提高师资和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成都市四中、七中、九中教育集团分别领办了彭州白马中学、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崇州怀远中学等,灾区中小学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这种合作给我们的影响很大,从老师到学生受益良多,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和主动学习,教师也学到了一些新的教育方法。”都江堰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副校长蔡明鉴说,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好的教育资源利用起来。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后,加强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我省通过强化卫生人才培训、加快人才队伍补充等措施,全面提升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18个对口受援县,新聘医疗卫生人员1000余名,并获得对口援建省(市)9000余名医疗卫生人员的强力支援,医疗卫生服务队伍得到恢复壮大、服务能力得以提升,为灾区人民就医提供了便利。2009年,地震灾区全年总诊疗人次、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较震前同期均有显著增长,在51个重灾县,增幅分别达17.69%、46.42%、33.50%。

     “在灾后恢复重建的过程中,我们特别注重技术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李其林还记得,一些新设备刚运来医院的时候,医院的医护人员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为此,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建立了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基金,和来援建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通力合作,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我们不但请上海的专家要来院定期开展学术专题活动,还签订了‘结对子’协议,由上海的专家手把手指导我们的医务人员提高技术和科研水平。”目前,医院每个科室都保障3-5名医护人员能到上海、北京、成都等地进修或培训。

       此外,为了在援建结束后医院的提升速度不受影响,医院还与曙光医院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后援建协议”,开展学术交流和定期互访。

【数字】

       截至11月12日,全省灾后重建142个受灾县在建及完工项目2264个,占规划的98.52%,完成投资113.68亿元,其中,国定39个重灾县在建及完工项目1337个,占规划的98.15%;截至2010年11月4日,国定39个重灾县规划需恢复重建学校3002所,已竣工2772所,占92.34%,累计完成投资337.3亿元

【展望】

灾区卫生事业正在可持续发展

       通过卫生灾后恢复重建,极大改善了地震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新落成的医疗卫生机构规划科学、规模适宜、设施设备先进,并为今后长远发展预留了空间;通过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地震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了一大批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卫生技术人员和具有现代管理意识的管理人员,为将来灾区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卫生技术水平、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推进灾区医院信息化建设、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等,为提升灾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医疗保障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下一步,我省将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针对进展较慢的项目,在严格执行资助方要求的情况下,加大协调力度,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速度。此外,还要加强项目验收,严把质量关,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建立设施设备管理长效机制,科学管理、专业维护,降低使用成本,延长使用期限。

       今后三年,我省将继续巩固和提升灾区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软件配套和提高管理水平,率先在灾区普遍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保障群众病有所医。

【讲述】

新医院外观漂亮更有“内瓤”

讲述人:李忠

(都江堰聚源镇公立卫生院院长)

       镶着雪白瓷砖的两层小楼在太阳下熠熠生辉、漂亮的草坪、先进医疗设备……已经在新建的都江堰聚源镇公立卫生院办公一年了,院长李忠仍有些恍然若梦。

       老卫生院多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房子,汶川特大地震后便已成了危房,和新建的卫生院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不过李忠看重的,倒不是新医院漂亮的外观,而是“内瓤”。“上海援建方为卫生院添置了价值60多万元的医疗设备,都是以前没有的,”李忠说,以前卫生院

社区通行证

Copyright©2015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 蜀ICP备100283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