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精品资源>>九年级>>用游戏激活数学课堂
九年级

用游戏激活数学课堂

2013年07月01日   来源:亳州九中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用游戏激活数学课堂
2012-06-29 11:18: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沈明生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作为课改形势下的教师,应该努力从激发学生、活化课堂入手,提高教学实效,从而让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发展。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课堂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
儿童的天性爱玩、爱动,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我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 下面我就一年级数学中如何开展游戏教学谈些认识。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为了使学生对于新课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新颖有趣,儿童喜闻乐见的各种数学游戏,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例如教学“4的认识”时,我就设计了“游动物园”的游戏。上新课前我先说:“小朋友,你们喜欢游动物园吗?”孩子们都兴奋地说:“喜欢!”“好!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动物园中可爱的动物,有的动物如熊猫还是我国的国宝呢!”接着投影出示动物园里的各种动物图,并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问:“谁能从这些动物中找出数量‘4’吗?”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很多数量是“4”的东西。如:老虎、大象、熊猫等都有4只脚;有如:一头大象有2只耳朵,两头大象有四只耳朵,两头大象还有4只眼晴,四颗象牙;有如:地上有3只猴子,树上还有1只,一共有4只猴子等。这样,不仅儿童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去了,而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学生数学的兴趣和动机,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到训练与培养。
    二、课中穿插,悟理益知
    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儿童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精神疲倦,思维松懈,有时还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换成游戏活动,穿插安排,这样可以是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例如我在教学7的加减法时,上课十多分钟后,发现不少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于是,我就进行猜数游戏;我投影出示了一幅小老鼠背土豆的画面。画面的小老鼠背着土豆飞快的跑着,它边跑边喊:“妈妈,我背回7个土豆”但是它的袋子烂了它一点儿也没有发现,画面上看见已经掉出了4只土豆。我边讲故事边引人,孩子们一下就被这个故事吸引着了,于是我接着出现下面的问题:“小朋友,请你猜一猜,小老鼠回到家时,袋子里还能剩几个土豆?”要求填出下面的算式,并说明理由。()+ ()= 7 ,7 — ()= ()生1:“袋子里还剩3个土豆。因为掉了4个土豆。4和3组成7,所以算式应写成(3)+(4)=7,7—(4)=(3)。生2:“还可以填成(4)+(3)=7,7—(3)=(4),因为7个土豆减出袋子里的3个等于掉了的4个。所以袋子里也是剩下3个土豆。”
生3:“不对!不对!因为袋子是烂的,小老鼠边跑土豆就边掉,等到回到家时,可能土豆已经掉光了,袋子里一个土豆也没有剩下。所以算式应该这样填7+(0)=(7),7—(7)=(0)。”还有些学生说:“还有别的填法。”大家你说你的填法对,我说我的填法对,争先恐后的猜数、填数,生怕老师没有叫到他,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精神不但振奋了,思维也积极了,学生不仅掌握了“7”的加减法知识与技能,而且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三、游戏练习,体验成功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的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儿童兴趣盎然地在一次追求成功的乐趣。
    我在一年级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和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知识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小小邮递员、速算接力赛、摘仙桃等等。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四、开展活动,增强能力
    小学各年级都有活动课。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活动课,一般应以游戏为中心组织活动,这是因为游戏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教训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我在教学学生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后,我让学生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纸盒、汽水罐、球等,以4人为一小组互相合作动手搭出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看哪一小组搭得快,搭得好,长大后你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搭完后,老师要进行评比,看看哪一小组搭得最漂亮,并且要求说出你搭得是什么和用了哪些物体,用了几个。在紧张而又愉悦的气氛中,同学们搭成一栋栋形状各异的美丽物体,有房子、有汽车、有机器人,还有高楼大厦等等,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的聪明和幻想。
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好玩,能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玩好数学。从而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看似平凡单调的数学也有探索、创造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

Copyright©2018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