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2012-06-29 10:32:35 来源: 评论:0 点击: |
9 《巨人的花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1)班 南天勤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2、明白快乐应当与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在表达上对比的突出特点。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感受花园之美、孩子之乐。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童话故事《巨人的花园》,你们还记得巨人外出时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吗?(找学生回答) 2、师:巨人的花园多美呀!(课件1)巨人不在家的日子里,花园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可是,有一年秋天,巨人突然回来了!他会怎么对待这些孩子呢?花园内外会发生哪些变化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巨人回来后,花园的变化) 1、请同学轻轻把书打开41页默读(3—8)自然段,画出描写巨人语言、行为的句子。 2、全班交流,汇报。(板书:筑墙 驱赶 冷酷) 3、品读感悟。(出示课件) (1)他看到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很生气:“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 (2)可是巨人又发脾气了:“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 (3)“喂!你赶快滚出去!”巨人大声叱责。 巨人说这三句话时,语气一样吗?应该怎么读呢?谁来试试?(指名读、指导读、扮演读) 4、师:从以上三句话中你体会到巨人是怎样的人?(指名说说) 5、 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他说这些话时,心里会怎么想,说话时是什么样子? 想象一下:(他可能瞪着眼睛,涨红了脸,双手叉腰,心想这是我的花园你们随便进来真没规矩。或眉头一皱跳老高心想你们这些烦人的家伙,我要好好收拾你们,如此大胆,竟敢不走,冲向男孩。) 6、巨人自私、冷酷、无情,赶走孩子们,会给花园带来什么变化呢? 7、汇报花园的变化。 8、巨人独自享受花园,得到了什么?(孤独、寂寞、荒凉、在难耐的寒冬里瑟瑟发抖) 过渡:巨人赶走了孩子,花园就变得寒冷荒凉,自己也很孤独。但是,发生的这一切,他知道为什么吗?有一个神奇的小男孩提醒了他,他会醒悟吗? 三、学习第三部分(巨人幡然醒悟),自由读8—10自然段。 1、画出描写小男孩神态动作的词句、 凝视——会说话的眼睛都说了什么? 伸手——花开非常神奇春天来了! 亲吻——第一次感到愉快找到幸福。(使巨人幡然悔悟判若两人) 2、小男孩的提醒,让巨人终于明白什么? 3、出示课件4,有感情地朗读 (文中的重点段) “噢!是这么回事呀!”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他不禁抱住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 4、理解“任性”、(一次又一次地赶孩子)“冷酷”(对孩子的态度) 4、巨人醒悟后有什么变化呢?谁来读读第10自然段?(板书:拆墙、温暖、愉快) 四、学习最后一部分 (收获幸福) 师:我们真心的为巨人的改变而感到高兴,此时的花园又变得美丽而温暖了! 1、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幸福的感觉,从哪些词感受到巨人无比幸福) 2、看图:巨人和孩子们在花园分享快乐 汇报:站 爬 、尽情、无比幸福,巨人的表现与原来完全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此时他完全沉浸在幸福的海洋里让人羡慕。 3、巨人是怎样获得这些幸福的?(能够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五、了解本课表达特点:对比 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课文,看看这篇课文最突出的表达特点是什么?(课件展示) 1、填空:巨人外出时,孩子们玩耍时,花园(非常漂亮);巨人回来后,禁止玩耍时,花园(变得寒冷、荒凉);当孩子们偷进花园时,花园(草翠花开,充满春意);当巨人训斥孩子时,花园(被冰雪覆盖);巨人醒悟前,对孩子(赶孩子、筑围墙,讨厌),巨人醒悟后,对孩子(爱孩子,拆墙 ,无比幸福) 2、小结表达特点:像这样前后明显的不同或变化,就是对比,作者正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把故事情节写得跌宕起伏,让我们在对比中获得深刻的道理。 六、课堂总结: 1、谈收获。今天学习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情感升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巨人在小男孩的启发下,由任性冷酷——变得热情具有奉献精神,他懂得了给予奉献的快乐幸福。这时候他不仅仅是身材魁梧,他已成为灵魂的巨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断改掉自己的毛病,将来也能成为灵魂上的巨人! 七、作业 1、把《巨人的花园》童话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或家长听。 2、续写《巨人的花园》小朋友好巨人在花园里怎样快乐的生活。 板书设计: 外出时 漂亮 乐园 9 巨人的花园 回来后 筑墙 驱赶 冷酷 寒冷 荒凉 醒悟后 拆墙 奉献 幸福 温暖 乐园 与人共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