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研究>>德育之窗>>名人书趣 亳州市古城镇政府 王立杰
德育之窗

名人书趣 亳州市古城镇政府 王立杰

2013年12月18日   来源:亳州九中   字体:【  】共有评论0条

 
2012-06-17 15:25:38  
      茹志娟“煮书”当代著名作家茹志娟的书室里挂着“煮书”的条幅。她说:“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应该精读。然而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的烂熟、透彻。”
      华罗庚“猜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阅读前总要对书思索一番,猜想书的篇章布局,如果作者的思路和自己猜想的一致,就不再读了。这种“猜书法”,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成为书的奴隶。
     闻一多“醉书”闻一多新婚那天,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却好久不见他出来,以为他更衣打扮去了。当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才在书房里找到他,他仍旧穿着旧袍在看书。家里人说他一看书就醉。
       王亚南“绑书”第一个把《资本论》翻译到中国的经济学家王亚南,1933年乘轮船从红海去欧洲,大浪颠得无法坐稳,他请服务生将自己绑在椅子上,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颠簸的船上看书了。
     朱彝尊“晒书”一天,清代学者朱彝尊躺在荷花池旁,袒胸露腹地晒太阳,恰被微服私访的康熙皇帝碰上了,问其原委,朱叹到:“我一肚皮书派不上用场,快发霉了晒晒太阳,免得霉烂。”康熙回京后召其面试,见他满腹经纶,便当场封为翰林院检讨。后来,人们在当年的荷花池旁筑起一座“晒书亭”。
      王夫之“嫁书”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224卷,代表作有《读<通鉴>论》、《尚书引义》等。他的大女儿出嫁时,陪送的嫁妆是一箱书稿。他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准备的嫁妆。”
      袁枚“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书,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痴瘤。”袁枚把书当饭吃,而且是“善吃”,就是嘴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opyright©2018 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教育网©版权所有 本站实名:亚洲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