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等。只有对这些基本环节提出严格要求,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一)、备课
1、个人备课
第一:备课程标准。准确把握知识范围及深广度,明确目的要求。
第二:备教材。要通过读教材,掌握知识系统和结构,领会编写意图,明确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和要求,准确掌握重点、难点和疑点。
第三: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基础知识及缺陷,学习习惯及接受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师的经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
第五: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课题、教学目的、课型、重点、难点、教具、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过程。教学目的应包括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的要求,教学过程一般分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结和布置作业(包括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不同要求)等环节,应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的情况。青年教师增加板书设计和课后记。
第六:下课所用教具在课前准备好。上课所需的实验仪器、药品和电教器材要在三天前通知实验室和电教室。任课教师要在课前实验先做一遍。
2、集体备课
各学科教研组每月的第一周教研活动时间要集体备课一次,由学科教研员组织领导;各备课组每月的第三周教研活动时间要同头备课一次,由备课组长组织领导。要做到三定:即定备课时间、定备课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统一:即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进度、统一课外作业。
(二)、上课
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正确把握教学起点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和学习习惯。
2、教材熟练,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抓准,条理清楚,深度适宜,密度合理,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
3、采用启发式教学,力求生动活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态自然,亲切大方:语言清晰,准确精炼;板书设计合理,字体规范;熟练应用各种教具和电教器材,服装要整洁、大方。
5、按时上课,教师必须提前到达教学岗位,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
6、随时准备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及学校领导的抽查听课。
(三)、作业与辅导
1、教师要把教材中的习题(或补充题)先做一遍,弄清习题的安排意图和目的要求。
2、课外习题要精选,份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严禁订发未经备课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共同审阅的习题集。各科每天布置的作业总量,初一、二二不超过1.5小时,初三不超过2小时。
3、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有必做题,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做必做题。
4、对布置的作业要有检查、有讲评。课后题要做到全收,要求教师有目的的批改1/2或以上学生作业、(作文要全收全改,每月不少于一次)。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让学生自己改正,对共同性的错误教师要认真讲评。每章或单元结束后,要求精选试题,进行全班考查并记载成绩。
5、教师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
6、对学习较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平时注意拔尖学生的提高辅导。
7、上课、作业批改、辅导的效果,于每学期末考试前由年级通过家长问卷调查方式考评,并将问卷排序、附分结果抄报教务处,记入教师考评档案。
(四)、考试
1、每学期期中进行部分学科的抽测,期末全校统一考试。每次考试采取教务处统一安排、年级组具体实施的方式,实行统一命题、试卷密封、流水评卷和统计成绩的制度,学生实行单人单桌。试题要精选,必须经备课组长、年级主任、教务主任审阅,要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对大纲规定内容的理解程序。份量要适宜,难度要适中。
2、要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按要求记入“教学工作手册”备检查。
3、在考试中,如发现学生有作弊作为,立即在全校通报批评,该学科试卷记为零分,并不准补考。该生本学期不能评为“优干”、“三好学生”和“模范团员”。
4、认真进行试卷分析和教学质量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