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 《道德与习惯同行》。
在一个人的成长路上,我们往往会埋怨自己肩负的责任太多太多。我们需要学会求知,学会上进,学会保护,学会宽容,学会珍惜……然而,就在我们奔放不羁的青春年华中,就在我们张扬个性,释放活力的激情下,我们往往忽略掉了一种习惯——道德。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道德底线,那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血液之中。对于有道德的人来说,法律是宽容的。朱熹年少时看过《孝经》后说:“不若者,非人哉!”从他的话我们可以看出他已圣心备焉,那么对于我们呢?在我们看过《中学生守则》或是法律条文之后,是否也该说一声:“不若者,非生哉!”呢?从弗洛伊德的观点来看,人的本能是由潜意识支配,他把这叫做原欲,我们的习惯大多是由这种原欲产生的,一个人的潜意识则直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道德,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习惯是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道德的。道德之于个人,于民族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民族的道德则是一个民族繁荣的保证。像我们中华民族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之心,心忧天下的担当之心,以和为贵的谦让之心,让五千年的中国萦绕着同一种氛围,同一种和谐,生生不息,汩汩而流。
有人说:播下一种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人生。其实我们的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的习惯组成,我们习惯了三点一线的生活,我们习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的生活,我们也习惯了把黑夜当成战场,让青春在书本上燃烧,也许就是这样的习惯让我一点点吸取知识,让我们一点点成熟起来,深刻起来。季羡林在回忆录中说:他觉得最需要告诫学者的是养成严谨的习惯,他曾在国外留学,他切身感受到外国学者对文学作品的严谨态度,他们出版的学术作品要经过反复的校对,极少错误。他们已将严谨养成了习惯,他们的人文与科学取得的成就怎么离得开这严谨的习惯呢?蝴蝶拍一下翅膀能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是所谓的“蝴蝶效应”,我相信,习惯的力量也是如此,只要一点细小的改变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道德与习惯都是如此的重要,如果我们把坚守道德养成习惯,那是最理想的搭当。道德以习惯为载体,通过习惯得到最大的展现。如果你已习惯于匆匆中回头看一眼西边的落日,欣赏掠过的飞鸟,那么你的生活一定充满乐趣。如果你已经习惯吃饭没有剩余,那么你一定懂得物力维艰。如果你已经习惯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你一定不会为过去留下遗憾。如果这些道德都已成为一种习惯,在生活中自然的流露,那么这将是一个和谐的世界,一个你我都想看见的世界。
唯有将道德内化为习惯,将其转化为自律,我们的内心才会充实,我们的行为才会洒脱,我们的民族才会崛起!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演讲人:初三七班 张雅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