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发以来的五年,是全党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关心支持最大、办实事好事最多的五年,是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力度不断加大、未成年人成长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的五年,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升、社会反响良好的五年。五年来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践,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确保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坚强领导。二是必须坚持“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主线,贯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过程,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正确方向。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真正成为关心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过程,成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的过程。四是必须坚持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未成年人学习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意识、遵守道德规范。五是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大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不断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六是必须坚持齐抓共管,大力倡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风尚,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合力。
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已进入巩固提高、深化拓展的新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的成绩还只是阶段性的,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问题和薄弱环节,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仍然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
1.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更加明显。在充分肯定青少年精神风貌昂扬向上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都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深刻认识这些负面影响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培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念的侵蚀,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2.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不懈奋斗、薪火相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未成年人是党和国家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要使广大未成年人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必须在提高他们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确保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思想品德,努力成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强大后备军。
3.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艰巨任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广泛运用,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途径。同时,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借机传播。现在,社会文化环境日趋复杂,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传播不择手段、花样翻新,“黑网吧”和一些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屡禁不止,少数文化产品低俗媚俗倾向依然存在,严重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甚至诱发违法犯罪行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有法不依、有规不循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对此,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意见很大,强烈要求党和政府坚决加以整治。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大力推进社会文化环境建设,不断提高运用和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努力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4.当代未成年人发展的自身特点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的影响都很大。我国当代未成年人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精神世界积极向上,最有朝气,最具活力。他们热爱祖国、志向远大,团结友爱、文明礼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更加美好的憧憬。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求新,观念新颖、兴趣广泛,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加强烈的渴望。他们主体意识、独立意识、参与意识和担当意识强,对自我发展有着更多期待。同时,他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许多人成长环境比较优越,因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那样的弱点。这就需要我们自觉遵循当代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积极顺应他们自身发展的新期待新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充满活力、富有成效。要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增强吸引力,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为未成年人所欢迎、所接受。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工程,是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贯彻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为基础,以全面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主要任务,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着力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文化服务、更好地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未成